19岁的那个夏天

Monday, May 26, 2025 | 1 minute read | Updated at Monday, May 26, 2025

@
19岁的那个夏天

// 《不被大风吹倒》 //

上周五读了两小时的《不被大风吹倒》,今天追加两个小时,算是读完了。没有跳节。原来250页左右的书读完不过4个小时。如果是小说可能快点,工具书就慢些。而这些年,完整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少,大多是看个开头,中间粗略翻翻结束阅读。一般阅读前除了简介不太喜欢看评论。

搜索到《不被大风吹倒》的豆瓣评论,说书里像是被拼凑的一本着急圈钱的散文集,和书名不搭嘎。但是,看到书中插画的想法是可以练习简笔画了。而那些朴实的文字,看着竟然让人心静。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了。

// 嘈杂健身房的静心时刻 //

此时在健身房的0层写着阅读笔记。书读到 201 页,对面是不知道什么球队的训练。那也是平常打羽毛球的场地之一,可以打乒乓、篮球、排球……总而言之球类运动场。身后是刚结束的 set it up的运动课。今天工作得入神,竟忘了吃午餐。四点半的午餐,注定赶不上五点半的运动。胃会受不了。来不及取消运动项目,只得前来打卡。说来也讽刺,为了后面能够如期预约运动项目,一个月内不能有超过 3 次absent。而我,经历了几次跳过之后,便不再想留有这样的记录。

// 思绪回跳 //

坐在这片区域最高的这张长桌上,也是休息区的中心。四面的聊天声、训练声、球触地的声音,音乐声、咀嚼声、收餐盘的声音……六点半正是大家回家的时间吧。真喜欢夏天啊。白昼拉长,会觉得一天能做好多事。回到这本书。虽然确实和想象的不一样,但在状态不好的时候读并非不是个好想法。

// 高考前那天的彩虹 //

莫言送女高考的那篇随笔,让我瞬回高考前的那个下午。班主任物理老师和数学老师把我从教室里拉出去看天空中悬着的两道彩虹。单单叫了我。当时感觉幸福极了。学生时期确实也算个得到挺多老师偏爱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时而拔尖,时而中等,但老师缘还可以。

灰色的天空和逐渐退散的彩虹是我对高考前那天的最后印象。住宿生大多选择在学校备考,等待第二天去考场。我考试那两天的食欲尚佳,甚至比平时还好。至今回忆起来都觉得是没什么紧张情绪的。或许有点。比如走错考场?

// 走错考场的中考 //

那是高考还是中考的记忆?或许是中考的时候。第一个到达考场教室,和监考老师聊了起来。坐在第一排对我来说没什么可紧张的,离前面的表也近。直到有人盯着我的座位欲言又止,我才发现事情的不对劲。对方说那是ta的座位,或许是个女生?记不清了。

随后核实我们俩的准考证,确实,我在隔壁考场。也没有落荒而逃,拿着自己的东西和两个监考老师告别,走进另一个考场。那时候已经没机会和新考场的监考老师聊天了。对后面的事也没什么印象。

// 改名字 //

高考没走错考场,考完每科都没对答案,以防影响自己的心态。考试前父母给的唯一嘱托是:别写错自己的名字。对,我那个曾用名和现在的名字只有偏旁之差。这也是我埋怨很久的一件事。改了2/3的名字,但只改了偏旁。当时真的好想叫“梓墨”啊。也算是被言情小说荼毒的后果之一了。

最后考完试,拿着妈妈的手机给家里报了平安。随后载着我们返校的巴士装在了马路牙子上,等待交警处理“交通事故”花费了一些时间。还真是够有意思的。高考后没回过那个高中,甚至高中同学聚会也只去过一次。从此除了关系比较好的三两好友,高中同学全部失联。和初中一样。

// 记忆里刻意模糊的片段 //

不同的是,QQ空间可以更新微信朋友圈一样的动态。看到我人在国外读博,有些以前的同学会给留言询问。有人坚持不懈提问“还没毕业啊”。还真是,不知道怎么回呢😂这就是关于高考的记忆。高考后我去了山东过暑假。说白了不过是大舅家的哥哥在小舅家学车,为防他尴尬,把我也叫去起到陪伴和解围的作用。相处的那一个月,我和表哥感情没更亲密,跟表妹疏远了,跟前舅妈断交。

收到母亲的电话,她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以及中间的很多句,都是说给表哥的。我起到接电话和传话筒的作用。此后也当面跟母亲埋怨过,但她以我不用人操心解释。遂不再纠结。在很多个类似的瞬间,我学会了不追问。

// 应用心理学 //

那个夏天惊天动地的一件事是,我如愿考上“应用心理学”专业,即使学校非常一般。这是我12岁就想学的专业,那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会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并长期在这份事业上耕耘。拿到录取通知书后,这颗惊雷在父母的场域随时爆炸。她们不理解我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这么个冷门专业以后能做什么。

到学校参观后,她们给出的唯一建议是复读。既来之则安之,这是我一如既往的风格。不走回头路也算。所以在确实很艰苦的条件下,我选择留在那所大学。事后怎么说也是超过 70% 后悔的。那时还不知道一个好的大学意味着什么。只是不想复读。

// 父母的意愿基本是不选项 //

山东人好像确实有考公和追求稳定的需求,父母期盼的我学的专业有:医学、法律、师范,对应的工作自然是医生、律师和教师,能考公自然好。这些从不在我的考虑范围。虽然并不知道哪些在自己的射程内,但排除法一贯是我用得顺手的策略。

就这样,我作为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的师范生,直到博士毕业都没考过教师资格证。为数不多的能为就业加成的证书,不过是心理咨询师三级、英语四六级、还有计算机什么的?那个或许都不算。也就是我在各种证书市场,差无此人。

// 高中三年的追求终不敌 crush //

那个夏天还值得一提的是,一段持续了高中三年的暗恋。那个追了我三年的男孩说可以帮我参考报考学校。最后以失联告一段落。老实说,那是我所经历的top用心的追求了。换到大学时期,我大概会和那个男孩子在一起。只是当时,我对他同桌上头。crush大过一切的感觉。虽然一开始就知道和他不可能。好像生活的各种时机,总让我们不断错过着。事后回看,不尽唏嘘。

© 2025 鹿七七的愿望书

🌱 Powered by Hugo with theme Dream.

鹿七七的愿望书

发刊词

Hi,这里是 鹿七七00677X 的博客。鹿七七(或 鹿七七00677X)是我在互联网上的名字。

很早以前,大概是12岁的鹿七七(2007年),选定了《鹿七七的愿望书》作自己第一本书的名字。历经很多年,仍没能凑成拥有某种体系的随笔集,出书这件事随即被搁置。2024年初,鹿七七在一个心血来潮的凌晨录制了播客《鹿七七的愿望书》第一期。这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

从小学成绩倒数、频繁转学、问题学生、别人家的“坏孩子”,到在荷兰独自生活了三个年头的在读博士生。鹿七七是个怎样的人呢?这里不做定义。人啊,是需要慢慢品的。这一路,她有太多话想说了。很高兴在播客、博客和微信公众号和大家会面。这些记录系统化还是从约莫 30 岁时开始,好像再不记录就晚了。

露马甲:播客《鹿七七的愿望书》和《PhD buddy 读博搭子》在小宇宙、苹果podcast、喜马拉雅、蜻蜓FM 、荔枝FM、Spotify 、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等多平台同步。同名微信公众号也有更新(注:“鹿七七的愿望书X”是公众号名)。欢迎大家订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