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成长、逃离与自自我探索的旅行 ——“在尚未准备好时出发,却也一路收获风景。”
7月18日,周五下午着急忙慌在电脑房跑上磁共振处理的数据,挨到关门才磨蹭着离开。和前台小姐姐打了招呼想晚3分钟关门,结果拖延了五分钟。把钥匙交换给她的一瞬间就意识到手机落在电脑房的事,没再麻烦她,立刻打定主意过个没有手机的周末。说来也是有些新奇。
周末
没有手机的周末,过得照样或者异常充实。
周六去了喜欢的图书馆和咖啡厅,创建自己的网站。那种从0到1、探索式的成就感,仿佛重拾某些科研的快乐。自动化还是没做完善,所幸单次更新也不麻烦就不纠结了。
周日不想去太远的地方,就到办公室碰碰运气。能工作就工作,不强求。能做点事就行。时常在办公室,这是工作、午休、吃饭和干私活的混合区域,并不会产生在这里就一定要工作的环境单一性指令。好处就是在办公室睡眠质量也不错,干什么都没违和感。坏处就是身体和脑子可能需要多一层判断明确自己在做什么,以及呈现什么样的状态。
写了两篇文章后,录了一期关于30岁和建立网站的心态的播客。做一些事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早了晚了都差点火候。播客录制加上剪辑和封面设计、发布,时间就磨到了下午四点。计划着休息一下写两个小时论文就能回家了。谁知道一休息就过去了个整点。等到写论文的时候,15分钟过去已经头脑发昏,两眼放空。顺势倒在桌子上睡起午觉。看,能在办公室睡着的人基本没什么睡眠障碍。甚至不会因环境影响睡眠质量。另一层就是或许处于长期缺觉状态才能做到对睡眠环境这么不挑。
半小时后原地复活,也知道自己不想写论文的心思。就也不强求。随即想到这两天做的30岁前回顾,对从谷底出发的心态做了个小结,录了期比较短的播客。
值得一提的是在幻想未来的时候,脑袋空空,就想到《蓝色大门》的开篇,孟克柔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的那段。她透过月珍和张士豪想看清自己。而我透过她们想回看青春期的自己。但对当时想成为的大人模样感到模糊。那时候的我是怎么想象30岁的呢?是西装革履满世界出差,还是诗情画意在世界的尽头漫步?
周一
早晨拿到手机已经十点半了,电量被掏空的手机在前台失物认领处默默躺着。以为周末没什么人找我的,忽然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回消息用了半个小时。两个需要抉择的的事是不同好友的旅行邀请。一个是当天下午出发的自驾游,另一个是意大利南部的随机团游。30岁前,即使做了些看起来离经叛道的事,总体上没什么出格的。也不太有说走就走的超过 2 天的行程。心头一热决定试试。
和两个比较喜欢的朋友出去应该也挺有意思的吧。十点半收到消息,十一点半粗略了解了情况决定加入。早晨新买的牛奶、火腿、三明治酱和面包立刻转送楼上的朋友,在她震惊的注视下回家收拾行李准备赶火车。40分钟的时间打包行李并出门还挺极限的。
大体上该带的东西都没落,替换袜子没带,卸妆水由于太重也没带。其余的物资还算充足。
下公交车5分钟前意识到荷兰境内火车应该有折扣,就着急忙慌买了个非高峰期套餐。网页一直不能更改套餐,在火车发车前5分钟订购了新的套餐并上火车。这一系列行动看起来行云流水,实际上内心慌的一批。
朋友周一毕业典礼,让另一个朋友帮忙买了花送她,也写了卡片。承诺的红砖教堂老爷爷的祝福只能下次再给她了。想着这些的时候回了朋友的消息,在火车上昏昏欲睡。
旅程
第一次体验租车,也是涨了一些经验。回到21年9月落地的史基普机场,感慨良多。是终点也是起点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免费升级成奥迪还挺惊喜。倒是可以考虑买宝蓝色的车。只是在那之前学驾照更实在些。
刚取到车就下了大雨,好在我们有老司机开车。第一次开车上轮渡,还欣赏了场断断续续的日落。但水面上的日落可真漂亮啊。好喜欢。碰到很多搭船地海鸥,果然有工具是会变懒的。
遇到一个比较喜欢的餐厅,但第一天因为到达时间较晚,厨房关了。好在二天因为错过另一家餐厅回到原地。说来确实是西餐里比较好吃的。相对于宣传的正宗荷兰菜,更推荐本地的牛羊肉和蔬菜。点的都没踩雷。three parts of lamb, 牛排的肉质不错,相对其他餐品有些普通。值得一提的是他家的冰淇淋,竟然有些不常见的,黑胡椒风味,小麦burkhorn(小麦味道的层次很多,后面有点发酵味道)。
关于 30 岁前的最后一次逃离,第一阶段是手机截断。没有手机的一整个周末,我充实又高效地过完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没有工作、把全部时间投入喜欢的休闲上。周一拿到手机很快做了第二次逃离,说走就走的旅行,40 分钟了解情况决定,40 分钟收拾行李,人踏上旅程的时候虽然脑袋空空,但精神富足。走过大雨,登上轮渡,在夕阳把天边染成橙色和绯色时到达Texel。
永远相信自己的适应能力,周二已经完全适应新节奏,在捕虾船上看海豹,盯着随船海鸥吃现煮虾。在红色灯塔前的沙滩冥想,等着狗狗去海里撒泼。倒掉鞋里的沙子时,好像关于 30 岁的一些焦虑和彷徨也随之溜走了。在沙滩上画了个爱心,里面写上30的字样。欢笑声中 30 的字样逐渐模糊,视线和思绪也被拉远。关于年龄,我们所过的每个今天都是此生最年轻的一天,“还年轻”不是句空话。
总有些和别人不同的脑回路,心想事成的 logo 沿用至今,每每解释起来都很有成就感。
30岁也不过是众多值得庆祝的日子里的某一天。没有一夜成熟,更多的是不同的心理预期。
📍7.19-20 Maastricht, me-time Blog,podcast,diary……
➡️ 7.21-23 Texel, 🎂birthday 1 🚢捕虾船,🦭海豹,🐑🐂🐔农场,天边的羊,灯塔,最好吃的“荷兰菜”
看着海鸟随船前行,等着第一手海鲜入嘴,很有趣。人和自然间的联系在彼时被美化。
➡️ 7.23-24 Schiermonnikoog 🎼岛上音乐会,🍺室内野餐 ➕ Texel啤酒,🌃0-3 am的星空,灯塔,沿海骑行
这是一座更静谧的岛。我们像是无意闯入隐士生活的“穿越者”,置身其中又彷徨其外。 就像路过奶牛群时感慨“牛马不如”时,想到它们全年在怀孕和哺乳期中循环,有些心痛又怅然。把我们比作牛马,有时候是挺形象的。“牛马不如”那句调侃背后藏着对生命节奏的叩问,岛上看着自由自在的鸟群、鸭群,它们的去处好像也成了人的投影。生命间的连结和纠缠,彼此为影又都试着跳脱。
➡️ 7.24 Groningen 中餐+香芋奶茶 三人行和另一个朋友 Q 短暂相聚又分开,看着她们分享近况和讨论旅行趣事时,有些额外的孤独弥漫。人越多、环境越热闹的时候,越觉孤独。三个人的友谊时常是拥挤又微妙的吗?三角形最稳定在人与人的交互中并不作数吧。我珍惜着这种来之不易的相处,同时也对友谊和心境有了思考。对亲近的人严苛也是人性吧。朋友之间的占有欲也是喜忧参半的牵绊,看惯了其中微妙,竟也“大方”起来。
➡️ 7.24-25 Bremen 🍊橙子房果汁,哥特式建筑群,⛪️教堂登顶,偶遇乐队排练(小姐姐太帅了),川菜,夜谈至打烊
被落在酒店的转换头是前任的定制款世界旅行套装。丢了中心插件,心里空落落的,又有些释然。对于既定事情的警示不全信,又有些迟疑。该放下的感情,终究是要在时间中消散的吧。“不合适” 这种分手原因果然还是应验了。在不会爱人和接受爱的年纪遇到一个很好的人,大抵难逃意难平。而这个故事,与尘封心底相比,记录下来更添悲伤。
我时常怀疑关于过去记忆的真实性。很多事被自我防御系统美化,能记得的相比 “事实”,我更愿称之为某时刻和时段的 “视角”。另一个视角的记忆大抵相差甚远,却不是我需要琢磨的事。从不奢求自己做法官始终保持中立。
➡️ 7.25-26 Münster, 🎂birthday 2 🚶市中心漫游,圣洁教堂,蛋糕下午茶,啤酒广场,植物园
这一站,重启生日快乐的祝福。在城市中漫游,感受德国城市一贯的建筑和人共同营造的“割裂感”。关于女性主义的探讨在这趟旅行中贯彻至深。我时常觉得自己对某些事缺乏同理心,理解且尊重让我时而感到疲惫。在逐渐见识到事件和人的多样性后,我知道了更多可能,也增添了更多悲悯和不忿。再说不出口 “我就没这么想过” 的话。未尝他人苦,不劝他人善。此外,人的幸福要靠和别人对比觉察,真是件可悲的事。
我很难标榜自己是女性主义,也做不到对事情一视同仁。甚至很难对两个相似选择一碗水端平。对人和事都是这样。无论行为表现多么“公平”,都难以避免心理偏好的倾斜。
➡️ 7.27 Vise, 朋友小孩的满月宴 早晨醒来头痛欲裂,不想去赴约的。但碍于守约倾向和对 30 天孩子的好奇,还是踏上了旅程。摆渡车上和一个并不熟悉的朋友的朋友交流,谈到有关 30 岁的感受和体验,被夸是高能量的人。这个夸奖我是非常认同的。淡人里的高能量,还挺独特的吧。
与朋友的重逢、与新生孩童的相遇,展开了 “30岁前一周” 的温柔告别。不管 10 年前和20年前我怀着怎样的对 30 岁的憧憬,都无比满意现在的样子。自洽和自我接纳是我一直在进修的事。这个年纪和我自己都无比好。
见到了很多有段时间没见的朋友,还有研究生时期的师姐。感觉挺奇妙的。不同境遇也并不太相熟的人们相聚在一起,讨论话题偏向未来,还挺有意思。没淋到大雨,也总是恰逢其时地赶上行程,总是让人开怀。感觉自己还挺幸运的,无论在什么境地,总能开出花来。感恩这一切。感恩心想事成,也感恩坚定向前走的自己。向宇宙许的愿望,一定会实现。40、50、60……岁时,希望也能如此想。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像是场关于自洽、亲密关系、自我节奏和未来理想的对话,回应了对 “30岁” 的焦虑与迷惘,更为自我探索打开了新的大门。仅以这段简短的记录致敬我的 30 岁旅行(出走/逃离)和过往人生。我始终相信,会越来越好的。走着走着花会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