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遐想1

Friday, Oct 24, 2025 | 1 minute read | Updated at Friday, Oct 24, 2025

@
假日遐想1

休假前

把大论文发给导师,心里还是没办法完全松懈。想着仍需继续的任务,脑海里都是完成课题的决心。

汇报前导师向大家公布了我的论文写完的消息,大家脸上表情各异。有真心鼓掌庆祝的、有气氛组、也有面露苦涩和晦暗不明的。看着心思各异的众人,开始了自己的汇报。由于一直都很喜欢和别人眼神对视交流,对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语音语调有些自己的判断。结束后见到的人都面带微笑。讨论也是不可少的。而有些人,虽然确实说着恭贺之言,却难感受到对方的恭喜之意。

历经一天的工作,同事下班时打招呼也是面带微笑。看着她的脸,在刚转头瞬间拉下来,嘴角向下,面露冷漠,对其原因心知肚明。人和人的交心真难啊。

常用的鉴别真假朋友的方法之一就是看在你周围人声鼎沸时,ta的恭贺是否真心。由此筛选掉很多自以为是“朋友”的人。

会想到一些场景,随后想庆祝的瞬间更多都是自己完成的。与虚与委蛇相比,更享受自己的庆贺时间。而我,没什么这类朋友。这是让我倍觉孤独的地方。这些人不是没出现过,只是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主动疏远对那些友谊弃权了。

休假中

休假的一天,早晨七点半已无睡意,每次放假或者周末都要比正经工作日更有精神。被窝外的冷意直接劝退起床意图。赖床一小时,听着有声小说。虽然吐槽不止,但这种不需要消耗脑力且有些弱智的情节让我的思绪票友在未至之境。八点半起床,洗漱收拾到九点钟,随后坐公交车前往市政厅领取新的ID卡。虽然只剩两个月10天的有效期,但总归有些用处。同样还是上次的女士接待,跟在她后面前往生物信息采集地。五分钟拿到新卡,都很顺利。随后在市集鲜花铺逛了很久。看着叫不上名的鲜切花,想开花店的愿望再次浮上心头。前段时间有视频号讲解鲜切花,也提出开花店不善经营并不能维持好的观念。深感认同。于是这个愿望再放了放。在瓜果摊买了三种菇类,用于煲汤。到亚洲超市买了些想吃的食材:冬瓜(白萝卜替代)、藕片(用来煲汤)、干香菇片、养气祛湿汤包、海带和瓜子。冬天太适合喝汤了。出门又忘记带购物袋,无奈再买一个新的。以后决然不能再在购物袋上花钱了。

路过brunch店,上次想去的那家仍然人满为患,门口排队的人得有十个人。贝果家靠窗位置已满,遂走向市图书馆。路上看到精致的甜品店,买了开心果蛋糕。最喜欢的甜点口味必然是开心果和柠檬。虽然很厌倦重复,口味确实没怎么变过。最近闻到肉味就很难受,身体好像不太喜欢吃肉了。也或许只是厨艺不佳做得不好吃造成的。

咖啡厅

到达图书馆旁的咖啡厅彼时已然十一点。一手提着食物、一手抱着沉重的鲜切花,感觉还是不错。落座时自然走到每次都呆的座位,冷清的一层此前一直是我的首选。看着0层长桌的两位在找工作的人,立刻决定下楼尝鲜。每次都做同样的座位、遵循一样的流程很省脑力,但有时候还是想跳出些既定模式。

落座看到前方两个充电孔都被对面的男士占据,想着一会需要充电得让他挪一个出来了。这家的咖啡向来是很一般的,点了卡布奇诺时就后悔了。这家的冰拿铁也没什么风味,想想还是算了。随便喝点吧。至少能提提神。照惯例点了炸红薯条。当时咖啡厅人不多,餐食很快上桌,看着摸过很多东西的手,立刻前往卫生间清洗。脑子里还想着难以区分这是休息的还是工作的一天时,看到toilet的字眼拉开男卫生间的门。看到对面的装置一下愣住了神。反应过来这是男卫生间的时候,手已经把门关上。从容看了看附近,走到最右面走入女卫生间。回想走来的时候,卫生间方向是有两桌客人的。有些恼火又无奈地对着镜子讪笑。觉得会是个记录的好素材。

吃着炸红薯条时,对面男士特意戴上眼镜看着这碗他不太熟悉的食物,放下眼睛继续就餐。我们就这样默默观察对方,避免了眼神接触。和陌生人的默契真是有些好笑了。

旁边女士点了茶。我一直不太理解这些在点茶的人。上来的会是一杯热水和一些茶包,预先指定的茶饮会一起提供茶包。而未预定或有多种选择的则自己挑个茶包泡到水里,总觉得不值当的。还是更喜欢国内那种上一壶茶可以续水的点法。

联想

由此会想到是大学时期我特别喜欢周末泡在“遇见”书店里。当时靠窗的好位置是消费去区,点一壶茶能坐一下午。已经忘了一壶茶多少钱,大概是三四十的样子,但当时觉得这钱不值当的,就会窝在没那么好或者光线更暗的位置。重来一次,我想我定然不会如此“苛待”自己。初中的时候也是,市图书馆的自习室可以坐着阅读,但宁愿坐在地上也不想花那个钱。此前的消费观总是希望把钱攥在自己手里。大学时期买了考研政治和英语的课程3000,还有流利说的一年课程1499,加起来也不少钱,但就没迟疑过。秉承着富养精神的原则,我也算是在自己身上砸了些钱。读研的时候要考雅思,基本就是看看便宜的网课,考试的时候过了标准线也就算事了。小分过6,总分6.5,不算太高,但申请一般学校是够的。当时学校的政策好,满足这个条件,考试费用还能报销,于是白嫖了个雅思成绩。想想还是觉得挺值。

思绪走得太远,回到今日记录上,抬头终于和对面男士对上眼,两双平静无波的眼睛相视2s,没什么反应各自转开。由此觉得我们有些相似点,是挺冷的人。此前其实有段时间不喜欢自己的性格,外热内冷总觉得不是好性格。年轻的时候自来熟一下、假装热络总是不觉得有什么,事后很快便能恢复精力和元气。年纪上来之后,就不太想做这些面子工程。如非必须,会不太想做这些。

随后又想到明天朋友的三十大寿。之前一直宣扬要好好过自己的三十岁生日,真正来临的时候是猝不及防和始料不及的。之后也不再有想要补办的念头。有个朋友在我的两个阴历生日和阳历生日都在场,加之我本身对她就有更多欣赏。这种感情甚至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升华。她是我为数不多很喜欢又主动亲近的朋友。我一直觉得自己朋友非常少,对之前的感情也就更加珍惜。那些少年期就陪在身边的朋友,即使成人后没太多羁绊和共同话题,总是多些情分在的。

还有很喜欢的一个姐姐,我知道我们的底色还是性格都相差太多。她会更喜欢另一个看起来热闹但更能共情和感受她的朋友,不免有些可惜。任何人的缘分或许就是如此吧。再有一个和我之前很亲密,但后面逐渐感受到我们之间的差异和她的心意和心态在变的朋友,我对和她相处常觉困惑。随后可能体会到前面那个姐姐的感受吧。对方是个很好的人,但是心灵共鸣不够多,确实让人很难全心投入到这种友情中。写着写着,发现思绪飘得有些过远了。

一些自述

外面的天气忽明忽暗,大抵是云朵的功劳,和太阳捉迷藏在我们的世界里就构成了天气阴晴不定的现象。

我时常有着很强烈的分享欲与交流欲,但可实现的人太少。所以很喜欢发动态。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后,对过分暴露自己的生活又有了些厌倦。想不到什么是能让我少些厌倦的,没什么会一直喜欢的事。除了记录,以文字、图片、视频、播客等不同方式的记录。在看不到的角落,我希望这种记录能被看见。但同时我又不希望被看见。没有阴暗爬行,有的是对孤独的复杂情绪。享受又希望摆脱孤独。

前段时间的恋综有个话题是“自己、朋友和恋人的时间精力分配”。我想我会是50%自己,各25%的朋友或者恋人。这种分配奔着后者会交叉的想法发起又立刻被熄灭。第一段感情的支出更偏重恋人和恋人的朋友,对于后面没有经验不可预测。谈一辈子恋爱的想法在迟迟没有行动后被抛之脑后。总有些异想天开。但几百年前的一夫一妻在现在也是以各种形式实现着。对陪在自己身边的人没有预设,全是空想。看到一些案例,就尽可能避雷,然后避开所有人。有时候是觉得自己有些讨厌人类。或许不至于这么强烈,但确信的是,我曾多次希望不与任何人接触,过着虚妄无意义的生活。从休假第一天就想把RP 写出来并发送来看,这又是我的另一幻想。

随心而动

在思绪飘乎的这一个小时,我遵循内心的轨迹记录下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想,所见所感。或者这就是我别具一格的记录和写作方式。如果某天这些文字得以发表,我定然要再想个派系给自己贴标签,用于这本书会放在书店或图书馆馆哪出的指导。

再次和对面男士对上,这次我们选择相视一笑。在短暂的互动中,我仿佛追溯到了很多幕的过往。就这样不断的新旧回忆和叙事中,我逐渐产生这些记录被看到后的期望。读到这些文字的人会怎样看待或者讲述这样的记录呢?之前我一直希望自己的记录是有用和对别人有帮助的,现在,我只希望在某一时刻,读者会和我共鸣。不论在哪部分,我期待了解那种共鸣来自何处。或许会是F人和N人的集结。但总好过,不留痕迹。

最后

沐浴在阳光下,我只希望不做任何事、不回想任何片段,只待被阳光照透。

© 2025 鹿七七的愿望书

🌱 Powered by Hugo with theme Dream.

鹿七七的愿望书

发刊词

Hi,这里是 鹿七七00677X 的博客。鹿七七(或 鹿七七00677X)是我在互联网上的名字。

很早以前,大概是12岁的鹿七七(2007年),选定了*《鹿七七的愿望书》*作自己第一本书的名字。历经很多年,仍没能凑成拥有某种体系的随笔集,出书这件事随即被搁置。2024年初,鹿七七在一个心血来潮的凌晨录制了播客《鹿七七的愿望书》第一期。这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

从小学成绩倒数、频繁转学、问题学生、别人家的“坏孩子”,到在荷兰独自生活了三个年头的在读博士生。鹿七七是个怎样的人呢?这里不做定义。人啊,是需要慢慢品的。这一路,她有太多话想说了。很高兴在播客、博客和微信公众号和大家会面。这些记录系统化还是从约莫 30 岁时开始,好像再不记录就晚了。可是,回想后觉得所有发生的事,都开始在最好的时候。

露马甲:播客《鹿七七的愿望书》在小宇宙、苹果podcast、喜马拉雅、蜻蜓FM 、荔枝FM、Spotify 、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等多平台同步。同名微信公众号也有更新(注:“鹿七七的愿望书X”是公众号名)。欢迎大家订阅关注。